序/余曉菁老師
閱讀活動是中港高中重點的活動,似乎沒有經歷過這些歷程的磨練,中港生活就缺了一角,沒有完整的回憶。從推甄申請的備審裡,我們開始發現,當時高一、高二種下的閱讀種子萌芽了,許多孩子分享口試時他們和教授討論起當年的閱讀活動,展現的自信與風采,怎不叫人欣喜、雀躍和感動!
閱讀活動的推展一直都是學校持續努力發展的方向,也是國文科老師想要深耕經營的重心,但,該怎麼走?又要往哪個方向走?不得不坦承的說,閱讀既然不是一蹴可幾,往往也會被許多眼前的利益耽擱許久,可是呀!是不是有些理念和執著就是讓人放不下心?是的!高中是閱讀啟航的最後機會,這機會看在老師們的眼裡,我們當然是絕對不忍心錯過。
高一的孩子,當你們在午休時間參加研習的時候,心裡頭或許有些埋怨,但很謝謝你們還是堅持下去,讓老師們得以比備課時間更多十倍以上的精神投入活動,每一場研習的內容,都是老師們整理出來的精華,是一個指引的方向,有助於同學進行閱讀與小組活動和發表會的時候可以更加從容,麗雅老師、宜樺老師您們辛苦啦,陪伴著你們辦理大大小小的活動,都覺得自己可以幫忙的地方太少,有您們的付出,是孩子們莫大的福份。
而高二的孩子,當你們將自己在閱讀方面的經驗傳承給學弟妹的時候,發現自己也長大了,懂得以更謙卑的心去協助、鼓舞學弟妹,也更積極懂事,同時也幫助老師們一起投入閱讀的活動之中,這些舉動看在老師們的眼中,是我們推動閱讀漫長旅程中的小小確幸。
這次很榮幸的邀請到劉克襄老師,劉老師除了自然寫作與生活旅行的書寫之外,演講中帶領我們一起去看到不同時光下的十七歲人生,去看看他們如何表達,如何去面對自己的生命,像是一場自己生命經驗裡的時光旅程,別人的十七歲、自己的十七歲,一場演講下來,我們似乎也梳裡的自己的生命,更有勇氣去面對人生,好去提昇自己的能力,為自己拚命一搏。
當然,經過這一年來的推動,累積下來的觸發與經驗,正可以讓我絮絮叨叨的長篇大論分享一番,可是卻在向劉克襄老師揮手再見後,心中惦念的還是想要將這一路走來的過程紀錄起來,想要跟老師和同學分享的,聚焦起來就是感動與感謝。
感謝國文科的每位老師無私與經驗的協助和分享,感謝圖書館永遠都是我們最佳的後盾,感謝所有協助計畫執行的老師與同學們。閱讀活動並不是這樣落幕了?而是新的開始,從「心」開始!願我們的孩子擁有閱讀的力量,如此,無論遇到的什麼?都有能力去面對與突破,閱讀萬歲!
悅讀、閱讀/王麗雅老師
中港高中國文科的閱讀活動已經推行六年了,今年邁入第七年,適逢高中部優質化,國文科召集人曉菁,一開學就問我:「麗雅,今年要邀請哪一位老師來演講啊?」我腦海中立刻閃過一個念頭,什麼樣的文學作品能讓學生好吃好玩又好讀?然後,「劉克襄老師」就從我口中說出來了,沒想到這個答案立刻獲得極大的迴響,因為我們還沒請過有關「旅遊自然類」的文學作家,所以馬上請翰林的張志隆先生幫我們聯繫劉老師,並請圖書館柯協成主任和劉老師約定演講日期,然後何智隆組長就開始進行採買書籍的事項。
然後,浩大的工程就開始了,先擬定閱讀活動進度的日期,並和學務處張家聲組長排定用班週會作校內閱讀PK賽、作家演講的日期,當這些日期全部確定了後,就著手各班的閱讀閱讀。老實說,自己一開始並沒抱有多大的期望,甚至常在心中對自己說,學生有讀就好了,但是,隨著活動的進行,許多抱怨聲也接踵而至,例如:「老師!我們這組都不讀啦!」「老師!大家沒有時間一起出來討論啊!」「老師!有些人都事不闗已啦,講都講不聽,怎麼辦?」奇怪的是,面對這些抱怨,我總按著性子對各組組長說:「這些情況是正常的,你們要用對方法」有幾次,也在班上向同學宣導這些活動的目的。漸漸地,同學們開始問:「老師!妳看,這樣作好不好,討論的方法哪裏還要修改?」甚至,各組組員會主動來和我約時間討論,就這樣,從無到確定討論題目到PPT製作完成,我發現了學生們無窮的潛力,真的,「只要有心,沒有做不到的」。
「得之於人者太多,出之於己者太少」在今年整個閱讀閱讀中,真的很感謝各處室組長和國文科老師的幫忙,尤其是科召曉菁師,和圖書館何智隆組長,讓我們的閱讀活動進行得更加精采,也感謝各位同學的努力和認真,更謝謝宜樺師的配合和付出,最後,要感謝劉克襄老師在百忙之中蒞臨中港高中演講,和我們全體師生分享許多感人的小故事,為我們整個閱動活動留下一個完美的句點。
閱讀教我們的事/李宜樺老師
「悅讀˙閱讀作家系列活動」推行至今已經七年了,而這正好是我來到中港的日子。從草創時期的艱辛,至今日的豐收,中間的辛苦自是旁人無法理解,而我有幸在各位教育先進的帶領之下,首次參與此一活動,便能有前例可循,使活動的推行順暢無礙,實屬幸運!
從蔣勳老師帶來的美的感動,到劉克襄老師帶來的小故事大啟示,無一不使中港的莘莘學子們沈醉在文學浩瀚的大海之中,使得閱讀不再只是被動的吸收,而是轉化成主動的汲取。
學生們從上學期便開始閱讀此次活動作家所寫的書籍,寒假時,不因放假而中斷,他們必須利用時間見面、討論,以訂定出主題,下學期一開學便開始進行午休的講座、Meeting,在不斷的討論、修改之後,終於完成了屬於他們的心血結晶,雖然活動時間幾乎涵蓋了整個學年,當中包含了下課的十分鐘、午休的短暫約會,甚至是回家後的FB訊息往來,花費了許多的時間、精力,但卻也使得高一的生活變得充實、有趣。而隨機的分組方式,也使得一開始完全不熟悉的彼此,有了認識、瞭解對方的機會,這樣的活動,不僅使孩子們主動去汲取知識,也使的班級更為團結,更使得他們的電腦能力大躍進,如此一舉數得,真是令人想不繼續辦下去都難啊!
而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:孩子們真的願意主動去學,而不是被迫去吸收。這次的活動本來便是以劉克襄老師為主角去推動的,而朱學恆先生的演講本不在活動之中,但孩子們卻主動詢問是否也要來場朱學恆先生的活動報告?這樣積極、主動的學習態度,正是此活動最大的收穫,做為教育工作者真的是感動不已啊!藉由這樣的活動,讓他們不斷穿越書海,遇見一個個偉大的、精彩的作家,用生命去感動生命,這是屬於我們共同的美好記憶。